Feb 9, 2011

滿屋子的愛─《一屋寶貝》



《一屋寶貝》
21-23/1, 27-30/1 | MA & EV | APAL

一提到音樂劇,我們可能會想到的是百老匯的Phantom, Cats等等,但其實本土製作的音樂劇,也有優秀作品。演戲家族的近作《一屋寶貝》絶對是上佳之作。

故事以一個新鬼回魂的故事作骨幹,在一間屋內發展了幾個「家」的故事:互相誤解的母女、充滿悔疚的父親、執著舊愛的少女、放不下感情的父女... 學劇中靈媒話齋:人死後之所以會變成鬼,是因為有些東西他們未放得低下。故事的發展,就是每隻鬼魂的心結都一一解開,最後男女主角─ 一對父女─ 互訴細情後,父親徐徐的離開塵世,到另一個世界去。

故事是有一點煽情,但這又何妨呢? 這本來就是一個講「家」的故事,想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,也當然會觸及一些人內心的感受 (從當中有很多開紙巾袋的聲音可以得知)。當中各鬼魂們的心結之所以可以解開,都是因為當他們明白到,他的家人對自己的愛:誤會得到化解,原來母親是愛女兒的;充滿悔疚的父親明白到,他的家人從來沒有怪責他,家人對他的愛令他得到寬恕;少女明白到放開執著而自愛;父女互相確認對方對自己的愛... 很喜歡當中一個橋段:鬼魂是可以被愛他的人所看見的。人生匆匆在世走一趟,什麼令你認為寶貝的呢? 去到最後,可能還是你這個生命與其他人結連出來的各種愛。

寫到這裡,突然想到以前在港上映的電影《再生號》。那也是一個回魂的故事,但這電影的調子略為消極:人對已逝者的思念,其實只會對雙方互相拖累,人必需放下執著,重新過活。是有點佛家意味...... 所以「愛」的思念是可以積極地令在生者更好的過活,還是消極地拖累著在生者的生活,取決於當事人的取態,真的一念之間......

借題發揮得太遠了,要回歸到劇本身了。這是一個音樂劇,當中故事內容用歌曲唱出。要用廣東話創作音樂劇,難度非常高:廣東話的九聲要注意 (《柳美里》的入聲字之使用和其意景),要配合旋律之餘又不能有倒字的情況;另外也有用白話和地道俚俗語的考慮 (如《女人香》),還要加上交代故事情節,配合角色性格等等......岑偉宗的文字功力可想而知。而音樂創作方面,高世章的歌及音樂編曲是上乘之作:全劇第一首歌《記得家門闔上》的民謠曲風已令人一聽難忘,之後出現的歌曲,首首風格不同,配合劇情氣氛恰到好處:神秘的《大鳳蝶》,鬼馬的《新鬼速成》,感人的《愛的教育》,抽心的《永別又如何》...... 學高先生話齋,很直接,容易令人明白。更令人驚喜的,其實是配樂,高先生說他用了半年時間在音樂創作上,能夠有這樣精彩的配樂要歸功於好的劇本 (好謙虛的說法啊!)。而四位現場演奏的樂師,只用幾件樂器:形象百變的鋼琴、既鬼馬又感性的小提琴、濃濃爵士味的神秘低音大提琴、愉快的長笛、沉思的單簧管,令劇內的喜怒哀樂發揮得淋漓盡致。我特別喜歡在劇終時四位樂師心花怒放地演奏著《柳美里》,彷彿他們也很滿足於自己的演出。




不要忘記,音樂劇的演員是令劇成功的主要因素。第一次聽溫卓盈的聲音,驚為天人,清亮而多變化,可以演繹小女孩的可愛(《愛的教育》),又可以唱出《柳美里》 的思念情懷。她的歌聲令我想到《遇上1941的女孩》的林小寶,都是一聽難忘的歌聲。溫卓盈這女孩前途無可限量。另一主角演繹爸爸的朱栢謙,唱功並有一班 (不知道他有沒有接受過聲樂訓練的,很沉厚的聲線,很吸引人)。在之前看過朱先生的演出 (再見不再見),覺得他的演技很不錯,做一些性格單純的角色很適合他。但就未看過朱凌凌時期的作品 (個人也對朱凌凌有偏見)。無論如何,演劇家族找到這兩個人做父女的角色太合適了 (是誰選角的,太有眼光了!)。另一角色值得留意的是羅敏莊,她的聲線有味道且有表現力,很有力量,很適合唱像音樂劇這類情緒多變的場合。唱流行曲是有點浪費了她的聲線,看她現在走發燒碟路線,會更能表現她的聲線。其他的角色都唱得很好,你不會擔心因為演員唱得不好而影響觀眾投入欣賞故事當中。但其中有一點失望的是劉雅麗,不知道是否因為病了還是什麼,就是覺得她有點不在狀態,唱JAZZ那首歌唱得不好,說台詞又失準,是明顯得令人分心了。希望如果再RERUN可以做好一點。





最後想講一下佈景設計。沒有太多的佈景轉變:主要一個家景,一個百變的天台景。簡約而又不失精美,當中家景的蝴蝶標本可見其細緻。最有趣是在牆中做出能令鬼魂出現的軟間條子,和那些讓鬼魂「散水」的光明大門,都是有趣的設計。




很高興香港可以有這樣高質素的音樂劇。很期待他們五月演出的「四川好人」。
******

網上媒體:

Youtube 介紹:

音樂劇《一屋寶貝》3度公演
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