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 13, 2008

一份淡淡的感動 ─ 《一奏傾情 Once》


本來想在電影節就看這套戲,無奈時間未許可,唯有現在上正場時再看,要謝謝友人的 $10 現金券。

這是一個平淡的故事:在愛爾蘭的都柏林,一個寒冷的季節,一個街頭賣藝的音樂人,一個打雜工的新移民,有一個晚上,在街頭相遇,因音樂結緣,一時間,兩個人彷彿找到了新方向。慢慢地他倆發展出一種比朋友多一點,但又比情人少一點的合作關係...... 其實他倆只差一步,然而他們也背負了一點過去:他內心有一個忘不了的她;她有一個不太愛她的他,但她也負起照顧她倆的她的責任。他們沒有再進一步,火花變成溫暖進了彼此的心,終於各自帶著這個溫暖的記憶,繼續他們的人生旅程。

是有一點悽悽,但這何嘗不小城市中你或我的真實故事。兩個主角,連名字都沒有,相遇、相知、相惜,之後因為各自的原因而分開,最後消失於人群之中。茫茫人海,能夠遇到 Mr. or Ms. Right 是何其難得,而不能在一起是一種遺憾。然而當你遇上,無論結果如何,總會帶來生命中的一點希望。往後回首,想起時記憶都會是完美: There was once......

單看故事,可以已經能感人。加上這故事實為音樂劇 (這是以廣義來說,因為也不是所有的歌曲也是來表達劇場),當中不乏多首感性的歌唱。歌唱和音樂勝過語言的地方,在於它能將很多文字不能表達的感受和情感展現出來,而接收的人是同樣直接而不用思索地就能感受到。所以用音樂人的故事,用上音樂去表達情感,這樣的情景就變成了很多戀人很想達到的烏托邦:盡在不言中。當然,脫離了影像的歌曲,變成了人們記憶追溯這種愛的感覺之線索。所以很多人看完電影後,就馬上找上 OST。而這劇的主題曲 "Falling Slowly", 更成為了 Oscar 最佳電影歌曲。其實以一首獨立的歌曲來看,個人認為又未必值得拿 Oscar,但勝在人氣答夠,也讓人用音樂帶到自己的理想國,(而真正理想的是,片中的男女中角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成為戀人!)

就讓生命被這些淡淡的感動變得更精彩。
*****
網摘
簡介現代, 愛爾蘭都柏林~ 一位在街頭彈結他唱歌的中年唱作人, 在街上表演時認識了一位懂彈鋼琴的年輕捷克女移民, 兩位各懷心事的音樂人在相處中漸對對方萌生好感, 並藉著音樂互相支持~ 最後男生在離開都柏林之前, 聯同女生和其他街頭演者走進錄音室, 灌錄一張屬於他們的唱片~

評語2007年美國本土其中一個小小的票房神話, 就是這來部自愛爾蘭的音樂愛情小品 “Once”~ 電影2007年年初在 Sundance 電影節獲得世界電影觀眾獎 (即是人氣獎), 同年5月在美國公映, 單是美國已錄得超過900萬美元的票房, 還未計算電影原聲大碟和DVD等周邊商品~

電影幕後的故事, 甚至比幕前的更加精彩有趣: 導演 John Carney 曾是愛爾蘭樂隊 the Frames 的低音結他手, Glen Hansard 就正是這樂隊的主音, Markéta Irglová 則是早前 Glen Hansard 遊捷克時認識的女生, 二人先前已在音樂上合作過~ John Carney 早來想找差點成為搖滾樂手的 Cillian Murphy 來演片中的男主角, 不過最後遭到拒絕, 於是便索性請 Glen Hansard 粉墨登場, 親自演繹他所創作的歌曲~

拿著僅16萬美元的成本 (大部分由愛爾蘭政府電影局資助), 起用非職業演員, 全片以手提方式拍攝, 在自然光下連打燈的工夫也省掉, 於短短17日內完工, 連導演的自家私錄像也用來當作片中主角的回憶片段, “Once” 活脫脫就是小本電影製作的範例~

“Once” 以平鋪直敘的方式說故事, 拍攝方法亦簡單得有點業餘的感覺, 很多時候原汁原味地呈現片中人夾 band 唱歌和錄音的情景, 索性以音樂代替語言說話~ 電影最成功之處, 亦正是這種貼近小人物現實生活的私錄像式親暱感, 片中男女主角甚至沒有透露名字, 更顯二人在生命中如過客般萍水相逢, 在互相鼓舞中重拾生活動力的溫馨感~

電結尾並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粉紅色結局, 畢竟二人的背景也挺複雜, 並不容易放下各自沉重的過去~ 這一次, 倒是現實世界比電影更加浪漫: Glen Hansard 真的跟比他年輕18年的 Markéta Irglová 成為戀人, 戲院外才找到大團圓結局~

Apr 6, 2008

《家庭保衛隊》- 回歸家庭的溫情喜劇

《家庭保衛隊》
(15/3 - 6/4/2008 MA + EV HKACSH)
******
網摘:

《家庭保衛隊》搞笑催淚 (明報) 03月 26日 星期三 09:55AM

【明報專訊】現代家庭是否像《義勇軍進行曲》:到了最危險的時候,要組成保衛隊,築起血肉長城,全家一心冒�敵人炮火前進,前進,前進進呢?

香港話劇團正在上演的新作《家庭保衛隊》,隊員真的全副武裝,在槍林彈雨之中出生入死,十分漫畫化。雖然很誇張,但家庭確實是不斷冷戰熱戰的戰場。好在此劇查實並無大殺傷力武器,放的是笑彈和催淚彈。這是編導司徒慧焯、音樂鍾志榮繼多年前《遇上1941的女孩》後再次合作,成為歌曲很多的家庭狂想喜劇。

喜劇往往出自悲劇,《家庭保衛隊》便開始於阿爺跳樓,父母婚變,姑姐墮胎,孫兒麻木自閉於打機。這個洗衣店家庭不但「戰火」連天,還經常「見鬼」,怎樣保衛呢?構思最奇妙之處,是殘舊的電視、雪櫃、電飯煲、風扇、門鈴等家庭電器「成精」,變出奇裝異服、通電發光的人形,當上家庭保衛隊主力,使家人重新發揚親情愛心。此劇題材可取,寫實與超現實交織,惹笑惹淚而又載歌載舞,吸引老中青少觀眾。至於台上表現,坦白說還未夠爽趣生動,頗多刻意堆砌的痕�,而且懷舊多過求新。幸而台前幕後經驗豐富,相信可以愈演愈熱鬧。必須提一提,目前香港話劇團的演員大多資深好戲,但難免熟口熟面,朝氣不足。應讓新秀與舊人平均發揮,進一步適應新時代要求。

近來本地舞台劇似乎重新注重家庭題材,《穿紅靴的貓》同樣有歌唱有狂想地挽救家庭,而較多青春感。我還看過杜國威編劇的《我愛阿愛》,黃詠詩的《一粒金》、《家有一鼠》、《破地獄與白菊花》,楊秉基的《點呀老豆老母》等,不過煩惱多過開心,未見切合新世紀而又皆大歡喜之作。以前不少港片家庭喜劇受歡迎,例如《八星報喜》、《家有囍事》和許鞍華的家庭悲喜劇《女人四十》,較近是《精武家庭》,但愈拍愈少。近年最有趣是美國片《陽光小小姐》,三代同車,妙在拍出現代家庭的怪雞與親切。

石琪
******

個人感受:

一套歌舞式喜/鬧劇的包裝,想講的是現實社會家庭結構瓦解的現象。穿梭於現實與超現實,令人捧腹大笑之餘,又會淚流滿面。當中的人物角色關係,相信引起了觀眾們很多共鳴。以家庭為主題,可以是很沉重的;很欣賞司徒慧焯、梁嘉傑願意寫這個劇本,再一次提出家庭和諧的重要性。雖然不是每一個家庭問題都如劇情般可以解決得到 (還是太理想化地被解決?),但是起碼由自己開始,可以多點關心身邊的家人。

現在的話劇團已經成為質素的保證:不論演、唱、跳,每個演員都十分出色。今次有為《1941的女孩》作曲的鍾志榮為此劇再一次操刀,寫下十數首歌,其優美的旋律依然吸引,但是歌詞方面,因為要交代劇情,所以不免會將一些口語加進詞中,使內容更「生鬼」,但是如此又會影響歌曲的可聽性 (因為好似覺得怪怪地)。此劇特別邀請了曾演出《1941》的林小寶做「玲姑姐」一角,她的歌聲真的甜美,和她當年在《1941》唱「天國之邊」般,令人一聽難忘。

舞台設計有變化:有屋企、有後街、有洗衫鋪、有未來世界;另外又欣賞這劇用投影技巧用於玲姑姐的「海底世界」和 intermission 的「屋企進化」:還有電器精靈的造型好「正」;又會發光,又會膨脹,又入型入格。

家庭保衛隊,Good Show!

36th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觀後感

第36屆香港藝術節終於完滿結束。今年終於有機會投入當中,在百忙中選擇了一些節目欣賞。一直想在每一個節目後都寫一些觀後感,但礙於工作煩重,未暇執筆。現在有些空檔可以寫,但是記憶又開始消失......

或許,我以就我一些看過的節目,做些網摘,當中也加上一些個人感受,望與各路藝友分享。

我的欣賞節目列表:

  • 21 FEB 史圖加芭蕾舞團《奧尼金》(Stuttgart Ballet - "Onegin")
  • 22 FEB 張鈞量馬林巴琴獨奏會 (Pius Cheung Marimba Recital)
  • 24 FEB 上原廣美、廣美聲花樂隊 (Hiromi's Sonicbloom - "Time Control")
    倫敦愛樂合唱團 (London Philharmonic Choir)
  • 3 MAR 翩娜‧包殊烏珀塔舞蹈劇場《月滿》(Pina Bausch Tanztheater Wuppertal - "Vollmond")
  • 7 MAR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《建築大師》(Lin Zhaohua Drama Studio - "The Master Builder")
  • 14 MAR 笙得起 (Sheng It Up)
  • 17 MAR 改造情人 (The Shape of Thing)
  • 27 MAR 香港話劇團《家庭保衛隊》(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- "FPU - the musical")